武汉夜生活就该多几盏不灭的书灯
这几年不少城市的夜景是越来越美了,提档升级后的照明和灯光秀让城市夜色流光溢彩,映照着也反映着市民活跃的夜生活。不过就武汉夜生活而言,夜景更像是“面子”,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才是“里子”。过去,这“里子”的成色基本上属于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,但随着市民对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,城市夜色中渐渐亮起了一盏又一盏安静的、不灭的书灯。书房和美术馆在本质上是同类,都照亮了城市的文化空间,都丰富了市民在夜晚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城市里有习惯昼伏夜出的人群,大学校园里也有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入睡的师生,这是客观事实;开放不打烊的书房、图书馆、美术馆,并非鼓励熬夜,而是给那些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,让他们不至于只能去泡吧、去看夜场电影,或躲进宿舍卫生间看书,或睁着眼睛在床上辗转反侧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尽管不少地方的通宵书店目前客流量并不大,或者比起阅读空间更像是“网红打卡地”,我们也不必过于气馁甚至动辄叫停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不打烊的书房、美术馆就像某些冷僻的公交线路,即使乘坐的人少,也是构成服务覆盖面完整性的一角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保持运行的好。
换个角度来看,城市夜生活的活跃程度是毋庸置疑的,至于人们选择过什么样的夜生活,是吃喝、唱K还是游览、看展、读书,与个人喜好、习惯和环境引导都有关系。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,有助于实现市民从娱乐消费转向文化消费的导流。这个转型过程当然需要时间,更需要夜间文化场所自身的创新和耐心,在经营、宣传等方式上多动脑筋,不要把选址、运作方面的失误,错认为“24小时不打烊”概念或需求的先天不足。
当然,城市夜生活从贫瘠走向丰富,从单调走向多元,总是需要各行各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加以配合。当不打烊书房、美术馆从无到有,从有到多,人们对24小时不间断的城市交通、购物、餐饮等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,到那时,城市之夜就真的可以用“生机勃勃”来形容了——倒不是要把更多市民拉出家门,而是给你我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:一座有活力、有品位的城市,随时向每个人敞开怀抱,即使在萧瑟的冬夜,也总有一盏不灭的书灯,让希求安宁的泊者可以驻留。
不在课堂上沉睡,就在酒桌上埋醉。 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打车去吧。 勿以坑小而不灌,勿以坑大而灌之。 漏洞与补丁齐飞,蓝屏共死机一色! 啥玩应呀 一直在看
页:
[1]
2